据Cortellis交易情报数据库统计10倍杠杆配资,2022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交易数量为6446例,公布金额达3160亿美元,交易数量相较2021年略微下降。引进/授权(License-in/out)、合并和收购(M&A)这两种类型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80%。而在今年上半年,生物医药领域的交易量只有2600多例,回归到2019年的水平。
中国企业License-out稳步上升
虽然这两年生物医药行业的交易热度有所下降,依然有些可圈可点的交易。例如在M&A领域,辉瑞116亿美元收购Biohaven是有史以来神经精神疾病领域规模最大的交易。有趣的是,Biohaven的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(CGRP)开发阶段产品线化合物被分拆成一家名为BiohavenLtd.的新公司,该公司也将有权根据公司产品瑞美吉泮和Zavegepant产生的销售额获得销售提成。Biohaven前股东将以每两份原始股份获得一份新公司的股份。今年3月,辉瑞又开启了对抗癌药物制造商Seagen价值430亿美元的收购之路,并于近日获得欧盟反垄断机构无条件批准。
在License-in/out领域,2022年默沙东共参与了15项该类许可交易,赛诺菲以12项交易居于其次。交易金额位居榜首的是默沙东和科伦博泰就多项ADC资产开展的许可交易,前期及里程碑付款合计高达118亿美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临床前阶段资产的交易数量和首付款都水涨船高,临床阶段资产的交易数量和首付款双双回落。由于后期阶段(Late-stage)的资产稀缺,制药公司正在积极寻找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科学,这种早期资产交易频繁的趋势可能会持续存在。
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License-in/out交易量为499例,总交易额为350亿美元,交易数量较2021年略有回落。其中,中国企业从海外引进资产的数量明显下降,并且这一趋势在2023年体现得更加明显。而中国企业对海外公司的授权交易并未回落,反而呈稳步上升的趋势。
2022年中国License-in总金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,传统制药企业占了一半,新兴公司相对较少,可见Biotech在资金的使用上趋于谨慎,引进的项目在领域、期别、技术上均表现出多样性。在License-out总金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,有9家为抗肿瘤领域企业。形成反差的是,2022年中国License-in排名第十的交易金额为2.14亿美元,而License-out排名第十的交易金额为5.07亿美元。今年,此反差进一步加剧,License-in排名第五的交易金额仅有1.09亿美元,而License-out排名第五的交易金额高达11.3亿美元。
新技术和创新力受追捧
除了交易热度的回落,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也遭遇寒冬。据科睿唯安统计,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金额较2020年和2021年几乎腰斩,其中缩水最为严重的当属首次公开募股(IPO),全球IPO数量与金额不及2021年第一季度的水平,而这股寒流也延续到了今年。
虽然近两年遭遇资本寒冬,但依然有行业翘楚可以获得高额的融资。以A轮融资为例,2021年获得超过1亿美元融资的企业相对多样化,包括Late-stage项目、AI、基因治疗、精准治疗等。2022年,超过1亿美元的A轮融资数量明显减少,有Late-stage的项目,更多的是拥有技术平台的公司。截至今年5月30日,超过1亿美元的A轮融资数量已经接近2022年全年数量,全部是拥有技术平台的硬核公司,包括下一代的RNA疗法、心脏免疫治疗、基因治疗公司。还出现了两个神经精神领域的精准治疗公司,而这些公司全部集中在美国东部和西部。这也从侧面证明,行业对于新技术的渴求及厚望,以及美国的创新力依然可圈可点。
目前,生物医药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。对于Biotech企业来说,要为接下来几年的“苦日子”做好准备,要尽量保证企业的资产价值。同时,也要识别正在Biotech领域中寻找合作伙伴的大公司。对于制药企业来说,不要坐拥现金而置身事外,Biotech是行业的创新驱动引擎。此外,也要关注医学前沿信息,注重企业的全球化步伐来平衡风险。在商务拓展方面,无论是License-in还是License-out,都是可以迅速帮助企业优化管线的方式。
(科睿唯安供稿)10倍杠杆配资